病案:
-年龄:38岁
-职业:从事程序员工作
-病程:5年
症状:
1.尿后余沥(每次排尿后需静待3分钟才能整理衣物)
2.会阴部胀痛如沙袋坠压,午后加重
3.晨起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
4.腰骶酸冷如敷寒冰
中医四诊:
-舌象: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舌下络脉迂曲如蚯蚓,苔黄腻带灰
-脉象:右关滑数有力,左尺沉细如丝
症状解读:
① 尿后余沥:膀胱气化失司,固摄无权。
② 会阴坠胀:湿热瘀毒蕴结下焦,阻滞气机。
③ 分泌物异常:脾虚失运,湿浊下注。
④ 腰骶酸冷:肾阳不足,督脉失温。
舌脉:
-齿痕舌+黄腻苔:脾虚湿盛,湿热胶着
-舌下络脉迂曲:久病入络,血瘀明显
-右关滑数:中焦湿热壅滞
-左尺沉细:肾阳衰微之象
致病病机:
1.久坐少动 → 压迫会阴致气滞血瘀 → 腺体微循环障碍
2.嗜食肥甘 → 脾虚湿聚酿热 → 湿热循经下注
3.讳疾忌医 → 延误初期治疗 → 病邪深伏成顽疾
患者前期治疗经历:
1.抗生素治疗(前3年):
-头孢克肟、左氧氟沙星等轮换使用
-症状缓解率从70%递减至20%
-药敏试验显示多重耐药
2.α受体阻滞剂(第4年):
-尿流速度提高但体位性眩晕频发
-被迫中止治疗
3.生物反馈疗法(第5年):
-初期会阴放松度提升30%
-三周后进入平台期无进展
辨证:
核心证型:
-本虚标实:脾肾阳虚为本,湿热瘀阻为标
基础方剂:
-君药:
萆薢(利湿祛浊,《本草纲目》载其善治白浊)
黄芪(益气托毒,改善腺体免疫功能)
-臣药:
菟丝子(温补肾阳,针对腰骶冷痛)
丹参(活血通络,改善微循环)
-佐药:
黄柏(清下焦伏热,广谱抑菌)
土茯苓(利湿解毒,消除分泌物)
-使药:
甘草(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)
疗效:
第一疗程(7天):
-尿后余沥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
-晨起分泌物量减少50%
第二疗程(14天):
-会阴坠胀感转为午后偶发
-舌苔由黄腻转薄白
第三疗程(28天):
-腰骶渐暖如阳晒被褥
-复查前列腺液白细胞<10/HP
提示:前列腺炎治疗需注重个体差异。